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國內設計師 - 邱文傑


設計師簡介
邱文傑,美國哈佛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碩士、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美國紐約州註冊建築師,也是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的主持人。
1990年取得到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的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
1990至1992年間,在美國紐約RafaelVinolyArchitects事務所工作同時參與TokyoInternationalForum設計案。
1992至1993年間,在美國洛杉磯Stone,MarricciniandPattersonArchitects事務所工作。
1994年回到台灣執業。目前為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主持人,同時於國立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與淡江大學建築系任教。
回國14年,累計獲得三次台灣建築獎、兩次遠東建築獎、WA中國建築獎及2007年獲選全球華人青年建築師獎,並於2007、2008年分別代表台灣參加香港-深圳建築雙年展及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工作團隊簡介
  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的創立目的本「設計精神」為初衷,設計案件以「小而精」為原則,近年為了擴大設計種類與規模努力往較中型的公共建築拓展,於是比圖成為爭取案源的重要來源。

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http://www.abplus.com.tw/























新竹之心-東門城廣場美化工程

座落地點:台灣,新竹
建築設計:大涵建築事務所、大涵設計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建築師:邱文傑、金瑞涵
基地面積:600坪
設計時間:1998.3~1999.1
施工時間:1998.2~1999.10
地點:新竹市東門城圓環
用途:廣場


  贏得「2000台灣建築首獎」與「第二屆遠東建築獎傑出建築設計」兩項建築大獎的「新竹東門城廣場美化工程」,由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劉育東負責規劃,大涵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在文建會以歷史空間美化案補助經費下,於1999年底完成改造為市民廣場,並命名為新竹之心。


讓新與舊自然融合在一起
  一座現代都市中的古蹟,應該如何保存它的「古」,卻又能使它與周圍的「新」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同時讓民眾將它視為生活空間的一部分,喜歡親近它,而不是變成供奉在都市中的陳舊古董?這是第一個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這個課題,新竹市政府決定由這個都市的實際使用者(當地的居民)來回答,所以在規畫設計之前,市政府用了一年的時間,透過民眾參與的方式,來了解民眾的實際需求,並在形成集體共識後,進行公開競圖。
  依循新竹市民的意見,取得競圖第一名的設計公司,即以保存東門城樓古蹟為前提,兼顧建築計畫、都市計畫和景觀需求,力求廣場更新設計的親切感,讓民眾置身其中能真正享受都市開放空間休閒自在的氣氛。


一個安全又可親的都市場所
  由於「東門城廣場」位於交通繁忙的圓環中央,因此如何讓民眾能輕易地接近它,安全地使用這個開放空間,並且不受周遭車輛的打擾,是這個都市空間再生計畫成功與否的關鍵。
  建築師選擇的解決方式,是將整個長形廣場下挖,再利用護城河兩側的步道系統,從圓環的馬路底下穿過,與圓環周圍的都市街廓相連。在這之前,護城河步道系統的整建工程即已完成,護城河於是從最初的防禦功能,發展到後來的灌溉功能,再轉化成現代都市的親水走廊。
  民眾可以沿著河岸步道,享受人性化的休閒活動空間。在「東門城廣場」與護城河步道相連接後,廣場就成為整條都市藍帶的節點。民眾可以沿著河岸,或從周邊的都市街廓進入廣場,在此聚集活動。
  東門城樓依然是都市中醒目的地標建築,然而不同於以往的是,現在的民眾活動就圍繞在它的牆腳下,而不再只是遠遠地望著它。


國內設計師 - 廖偉立

設計師簡介
1999年取得美國,南加州建築學院(SCI-ARC)建築碩士師事Coy Howard與Eric Owen Moss
2001年在中台灣(台中)成立 立.建築工作所(AMBi Studio)得獎參展紀錄。
2001、2002、2004獲日本SD Review年度獎, 2004中國大陸WA佳作獎。
2005台灣建築獎首獎 2007第八屆台灣傑出建築師建築設計獎。
2001、2002、2004日本SD Review 展(東京、大阪)參展。
2006亞洲建築論壇(AA Asia Symposium,新加坡,策展人:William Lim)參展、演講。
2006第二屆北京建築雙聨展(策展人:Neil Leach)參展。

學歷:淡江大學學士、東海大學建築碩士、美國SCI-ARC 建築碩士
經歷: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潘冀建築師事務所
教學: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逢甲大學 展覽:「城市謠言—華人建築展2004」、《我們可以這樣生活》
建築展 作品: 彰化王功景觀橋、台南黑面琵鷺保育管理中心
相關單位
廖偉立建築師事務所
電話:04-23162037
地址: 40751台中市西屯區華美西街二段311號5樓-3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救恩堂)
作品名稱 基督救恩之光教會(救恩堂)
基地位置 台中市北區進化路
建築設計 廖偉立/ 立建築師事務所
設計團隊 陳俊言、陳瑞笛、高鼎翔、莊家忠、趙金城、謝孟宏
建築/室內/景觀工程 清水建築工坊/廖明彬、黃閔鴻
空調工程 集鼎工程(股)公司
水電工程 三采水電工程有限公司
鋼構工程 原益企業社
金屬外牆 強安威勝股份有限公司
結構顧問 大彥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水電顧問 天基設備顧問有限公司
外牆材料 鈦鋅板、彩鋼板、清水混凝土
室內材料 印度柚木(集成材)
基地面積 416㎡
建築面積 229㎡
總樓地板 1870㎡
建築層數 地下二層、地上五層
工程造價 75,000,000元
設計時間 2005/6-2006/10
施工時間 2007/10-2009/8







  廖偉立建築師認為包括台中在內的台灣多數城市,普遍缺乏歷史紋理與涵構,於是他希望救恩堂在台中能創造一種自明性(identity),並具有相當的強度,能在社區中扮演一個良好的溝通角色。他希望建築可以自己產生能量,成為其他建築錨定的對象,並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成為歷史脈絡的一部份。於是建築外觀被塑造出重的、穩定的量體感,被寄望以適當的「重量」,在歷史、文化與時間中累積沉澱。

  聖經裡,挪亞於山頂建造方舟(Ark)躲過洪水,建築師以相同的概念,將人神交會的主堂建於頂層,採輕巧的鋼結構大跨距;而地面層的設計,盡可能將牆的數量減至最少,幾乎是一個「無牆的教會」,供社區居民隨時可來可往,地面層與地下層的空間,幾乎全部提供給社區的人們活動交流。

  建築師希望救恩堂在社區裡無時無刻扮演居民心靈的「7-eleven」,沒有界限,沒有負擔,讓信仰與常民的生活結合,使教會不只是教友們聚會的地方,也能作為台灣普遍「孤立」的城市建築中,「疏遠」的人際關係中,一個聯結交流的地方。
資料來源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國內設計師 - 貝聿銘

設計師簡介
1940年,麻省理工學院「阿爾法羅池獎章」(MIT Alpha Rho Chi Medal)
1940年,麻省理工學院遊學獎學金(MIT Traveling Fellowship)
1940年,麻省理工學院「建築師學會獎章」(MIT AIA Medal)
1951年,惠爾賴特遊學獎學金(Wheelwright Traveling Fellowship)
1975年,獲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終生院士
1978至80年,當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首位建築師背景的院長
1979年,羅德島設計學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校長院士
1984年,成為法蘭西藝術院(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France)外籍院士
1993年,獲選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名譽院士 1997年,獲選為法國建築學院(L'Académie d'Architecture de France)海外院士

羅浮宮博物館 - 透明金字塔
  和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一樣,羅浮宮館藏的年代是以埃及文物為起點,貝聿銘似乎有用現代金字塔做為輝映人類文明起源的涵義。金字塔基座樓版,也就是地下層上方的天花板為「格子樑」結構。

  為了要擁有大跨度的空間,讓入口廣場的中央不需要因為立柱而形成動線障礙,使用「格子樑」是很普遍的做法。但是貝聿銘卻細心的將「格子樑」結構中的每一個「格子」做成「梯形方錐」〈被削去頂端約三分之一的金字塔〉。換句話說,遊客可以想像在大型玻璃金字塔由下方無數個小型的金字塔支撐著。

   此外,由於金字塔是由空間桁架與玻璃帷幕所構成,不但為地下層引進了歐洲溫暖的陽光並且減少能源消耗,也在樓地版上形成了光影。隨著時間的推移,地上的光影也跟著移動,使得整個建築因而產生了韻律感與張力。

  在地面上的玻璃金字塔被羅浮宮主體建築所圍繞,在陽光的照耀下,遊客可以看到映照在金字塔玻璃上的羅浮宮,減低了現代金屬材料對於景觀衝擊,也將相隔數百年的建築融合在一起。

  羅浮宮現今的面貌來自於當年法國總統密特朗提出的"大羅浮計畫",是1989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羅浮宮初建於1190年,歷史悠久卻缺乏現代之設備,藏品多達42萬件,展覽空間卻不足,所以密特朗要將其現代化為真正之美術館.........首先就是把原本位於黎希留館(Richelieu Wing)的財政部遷出羅浮宮,大大增加了館內空間,並於1983年開始委託華裔建築師貝聿銘進行重建工程.........貝聿銘設計了透明玻璃金字塔成為羅浮宮新的入口處.........玻璃金字塔做為銜接古代與現代的視覺性地標,不但可增加底下拿破崙大廳的採光與空間,並在東南北三面增設小金字塔,以指示3個主要展館的通道,解決了羅浮宮入口太小通道太窄,參觀路線迂迴曲折等問題.........














資料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samlucky1/25758100

國內設計師 - 李祖原


設計師簡介
李祖原,台灣著名建築師。
1961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工程學士
1966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築藝術碩士
1966-1967美國費城Nolen-Swinburne & Associates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師
1967-1968美國波士頓市政府重建局都市設計部Architect ll
1968-1970中華工程股份公司建築顧問
1970-1971中國都市計劃與設計中心合夥人
1971-1977美國洛杉磯William L.Pereira & Associates建築師事務所歷任設計師、主任設計師、副總裁
1978-迄今 李祖原聯合設計師事務所創辦人/主持建築師


台北101(Taipei 101)
  在1990年代初期,經濟部積極推動「亞太營運中心」計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北市信義計畫區世貿旁設置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大樓最初計劃興建兩座三十層以上的建築。後來決定改為三棟,中華開發得標後,成立"台北金融大樓股份有限公司".建築方面由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原先的三座大樓的容積合併進一座高樓裡,造就現在看到的八節式外型。後於1998.04.14.正式將頂端尖塔由40M增加至60M,總高增加至508M。
 
 
  大樓為一座多功能101層摩天大樓。台北101為全球首創多節式摩天大樓,第27層至第90層共64層中,每8層為一節,一共8節,每層外牆均外斜7°,加上處處可見的傳統風格裝飾物,有節節高升,花開富貴的意象。
 
  大樓分為三個部分:塔樓區、裙樓區及地下室塔樓區,用作辦公室的塔樓區即主大樓,裙樓區有6層樓,環繞在塔樓旁,主要為購物中心,室內設計十分華麗。台北101融合了各項先進科技及頂級設備於一身,例如最有名的800噸防風阻尼器,為了外牆外斜而特別設計的結構,觀景台採用世界最快的電梯,辦公室採用雙層高速電梯、防火緊急避難室等。






















  


資料來源

http://www.cylee.com/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國內設計師 - 毛森江





 


















設計師簡介
代表人 毛森江,自由建築人。
1983-1990式澳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並與日本伊藤欽、伊藤忠服裝株式會社合作
1991入行建築
1997日本大林組修業
1998日本竹中工務店修業
1999成大建築研究所旁聽
2001成大研究所義大利研習
2002成大建築研究所演講 主題:清水混凝土
2003-2006與東京大學建築系教授小島一浩、曲淵英邦、C+A建築師赤松佳珠子及東京大學博士生謝宗哲合作,於台南興建集合住宅
2003-2006參與安藤忠雄交通大學人文與藝術館工程
2008崑山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系兼任講師




成立時間、緣由
式澳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森/CASA)於2006年2月成立。創立起源於建築師毛森江對於安藤忠雄空間的喜愛,而幾十年來在安藤忠雄作品中不斷出現的威格納傢俱與該空間產生的完美對話,促使他毅然代理威格納傢俱。在這樣的想法與機緣之下,也開啟了森/CASA繼續蒐集更多自然質樸的工藝製品,來引介給大眾一種關注質感、著重內涵的生活理念。森/CASA的展示空間以第二自然的概念,呈現出一種人造化、創造化、建築化的自然。淡雅的清水混凝土、自然純淨的木質元素與參差在其中的綠意讓整個空間蘊含獨特的靜謐氛圍,當人們走訪其中,動與靜的交流,擁有無限可能。藉由這個簡單純粹的空間,建築師毛森江期望訪客能在此感受到森/CASA產品中所蘊藏的工匠精神與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森/CASA的經營理念
從威格納的木家具,開化堂茶筒、章格銘陶藝以及陸續引進森/CASA的產品。我們著重於產品本身的材料、工法以及創作理念的呈現。生活中有著各式各樣的器物,但我們對於製造過程中手感的純粹,以及人與材質的接觸過程特別關注。因此在森/CASA裡所見之產品都是天然的元素加上創作者對工藝技術的堅持而誕生出來的。來到森/CASA,我們希望您能夠用心體驗這裏的一景一物,並且願意靜靜感受產品的內涵與韻味。而森/CASA也會一直秉持服務與分享的心情,將這些美好的生活事物介紹給大家。



相關單位

  • 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 式澳營造有限公司
  • http://www.shyhauh.com.tw/
  • 708 台南市慶平路 166 號 4 樓
    4F, 166 CHING PYNG RD., TAINAN, TAIWAN, R.O.C., 708
  • 電話 06-2975877 06-2975877 傳真 06-2971148 06-2971148
    TEL: +886-2975877 FAX: +886-2971148

台中八錢鍋物料理
設計案名稱:台中八錢鍋物餐廳
設計案位置:台灣台中市公益路二段25號
業主:台中輕井澤鍋物
餐廳設計者: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設計團隊:毛森江、洪惠貞、郭芳妃、簡瑋萱、王詩芸、洪蕙鈴
結構工程: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施工單位:式澳營造
基地面積:836平方米
各樓面積:1F 418.74平方米、2F 261.77平方米
主要建材:清水混凝土、鍍鋅方管、玻璃、台灣冷杉、灰白花崗石、電桿木
主要結構:鋼筋混凝土

設計者毛森江把方形基地斜切,形成兩個三角形空間,像是太極圖案的黑與白,暗喻著動與靜之間的關係,幸好業主願意讓出一大塊空間給都市,使得人們得以在餐廳外的開放空間活動。

資料來源

http://www.shyhauh.com.tw/

課堂功課 上傳部落

一.精選自己最喜歡的設計師簡介 國內外各十位 精彩案例解析 各別呈現各20張作品之圖文說明


二.收集100份施工細部


三.收集整理十大類種建材 規格與單價 各20項之照片及說明